掌上读长盛
日约理财知识
周约有奖活动
近日,A股市场再度迎来历史性时刻,成交金额突破3万亿元。截至9月4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17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刷新历史纪录。高成交额背后,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接下来市场如何演绎?投资者又该如何理性应对、把握机遇?
什么是成交额?
成交额
即成交量与成交价格的乘积,是衡量市场资金活跃程度的关键指标,也是投资者判断市场情绪和资金动向的重要依据。
一般而言,成交额越高,表明市场交投越活跃,资金入场意愿越强烈,这一现象通常被视为牛市的典型特征。短期来看,虽然成交额创新高是市场信心与资金充裕的体现,可能带来更多的上涨机会,但也暗含着波动加剧的隐忧。投资者还需结合长期政策导向、市场前景等综合判断,避免盲目追高。
未来市场如何演绎?
当前市场较高的成交额,是政策与市场协同共振的结果。一方面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基调,利率处于低位,为A股提供充足流动性支撑;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以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共同推动成交放量。
即使在短期震荡的行情下,A股市场不改中长期向好趋势。长盛基金认为,在当前政策基调和名义GDP的低迷增速下,预计四季度人民银行有望进一步降息降准以继续减轻压力,流动性环境依然宽松。
市场风格方面,成长风格及中小盘股显著看好,动能强劲且多重信号共振;价值风格因估值高企而承压,红利风格则因内部分化维持中性。具体到细分行业,高度看好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创新药等板块。
投资者如何应对?
面对快速放量的市场和起伏的情绪,很多投资者陷入“想追高又怕震荡”的两难局面。事实上,在趋势确立、共识凝聚的背景下,更应保持冷静,从中长期视角出发,通过分散配置与动态仓位管理以及定投应对复杂市场环境。
分散配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分散配置的核心是构建一个相关性较低的投资组合,以平滑整体波动,避免单一资产或行业的风险影响。可通过跨资产、跨行业、跨市场进行配置。跨资产即权益类、固收类、现金类等跨资产的分散搭配;跨行业即避免押注单一赛道,将资金分散在不同景气度的行业中,进行风险对冲;跨市场即在配置A股的同时,也可适度关注港股、美股等多市场,以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动态仓位管理:根据市场温度增减持仓
动态仓位管理并非频繁择时,而是根据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风险溢价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权益资产的持仓位进行灵活调,旨在控制重大回撤风险。
01
核心-卫星策略
将大部分资金(如70%)作为“核心”资产,长期持有那些符合中长期趋势、基本面稳固的基金或指数;将小部分资金(如30%)作为“卫星”资产,灵活配置于弹性更大的行业主题。
02
再平衡策略
定期(如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你的投资组合。如果因为某些资产大涨导致其比例远高于初始计划(例如,股票仓位因大涨而过高),就卖出部分盈利的资产,买入占比降低的资产,使组合恢复初始比例。这本质上是在“高位减持,低位补仓”,强制纪律性操作。
基金定投:以纪律性投资克服人性弱点
定投的最大优势在于无需择时,通过分批投入自动平摊成本,淡化短期波动的影响,适合震荡市和长期看好的市场。选择那些长期景气向上、波动较大的基金, 设定好固定的扣款日期和金额,然后坚持执行。
定投是一场“持久战”,短期浮亏是正常现象,其价值需要在完整的市场周期中才能充分体现。它的目的不是抓住每一次上涨,而是确保不会错过长期趋势,并积累足够多的廉价筹码。
总结而言,成交额创新高不仅是市场活跃的体现,更可能是行情深度发展的起点。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保持战略耐心、秉持资产配置理念、善用定投工具,从容把握市场机遇。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并不等于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也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