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长盛
日约理财知识
周约有奖活动

这个暑假,有点忙,点外卖都要货比三家。免单、0元购、满20-15,红黄蓝大战,让店家成为最忙碌的人、出单全靠抢。但随着新平台逐渐站稳脚跟,优惠也渐渐消失了。这种消费者短期受益的价格战,正是中国经济内卷的缩影。
7月,一场由深度政策驱动的价值重估浪潮袭来,“反内卷”战略部署陆陆续续在多个领域落地,A股市场走出一波“反内卷”行情,上证指数迭创新高,一度站上3600点。市场普遍预期,随着“反内卷”的持续扩散,“反内卷”主题有望持续演绎,或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线。
01
什么是“反内卷”?
想要了解“反内卷”,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内卷”。
“内卷”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提出,用来描述印尼爪哇岛农业劳动力不断增加、耕作方式日益精细化,但农业人均产出却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
在商业环境中,这种“内卷式竞争”是指围绕特定市场空间的低质竞争、重复竞争,经济主体为了维持市场地位或争夺有限市场,不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却没有带来整体收益增长的恶性竞争现象。与过去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不同,当前一个突出现象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也深陷其中。
“反内卷”不是消除竞争,而是将竞争升维到更高层次,通过“制度创新、能力解放、价值重估、科技创新”等维度,从零和博弈转向正和博弈。
02
为什么要进行“反内卷”?
内卷带来了什么?
从微观来看,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保市场份额陷入“竞底竞争”,不断压缩成本,通过降成本、降质量,甚至破坏商业伦理等手段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价格战”等压缩产业链利润,甚至造成现金损耗,反过来可能反噬企业创新能力。从宏观层面来看,企业利润下滑进一步传导至财政和居民收入,造成消费能力不足,从而形成负循环反馈,国内大循环不畅;重复建设、低效投入会影响长期的生产效率与潜在增长,导致宏观和微观存在温差,名义GDP持续低于实际GDP增速;企业不仅内卷也在外卷,容易引发贸易争端。
“反内卷”又有什么意义?
第一,可以打破“囚徒困境”,改变博弈信息、激励和选择成本,打破现有均衡,达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目的;第二,遏制“竞底竞争”,有助于在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和专业化的过程中,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这在目前逆全球化升温、供应链分割化的背景下具有战略意义;第三,改善“供需比”,供需关系失衡既约束了盈利、税收,也带来实际利率偏高的宏观问题,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将实物增长转化为可持续的利润增长。
跟之前的供给侧改革有何不同?
首先,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而“反内卷”政策涉及光伏、汽车、水泥、钢铁等多领域;其次,供给侧改革主要手段是强制去产能,引导行业走向良性竞争,而此次“反内卷”采用法治监督、标准引领、创新机制等温和手段,促进产业升级和全球竞争力提升。
03
如何做“反内卷”的投资者?
“反内卷”或将带动多个行业的价值重构,短期有望迎来布局窗口期。但政策能否见效,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参与“反内卷”的行业轮动并不现实,可以通过关注注重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基金管理,分享政策红利。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之内,均衡配置钢铁、光伏等“反内卷”受益行业。最关键的是,保持长期思维,避免短期博弈、盲目追逐热点。
风物长宜放眼量。“反内卷”并非全盘否定竞争,而是打破“越努力越心酸”的价格踩踏,塑造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或将使今天的“绊脚石”成为明天的“垫脚石”,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并不等于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也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