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长盛
日约理财知识
周约有奖活动

Labubu席卷全球商圈,DeepSeek大模型掀起AI浪潮,人形机器人点燃科技板块——资本市场的聚光灯总是追随着下一个焦点。这些看似诱人的“机会”,像一张张诱人的邀请函,在市场一片喧嚣和追捧中,催促着你按下交易键。但冲进去真的就对了吗?
1、 为何我们总想“追”?
追热点的冲动,可能源于以下几种心理因素:
一是“追涨杀跌”的本能。
当热点出现,资金蜂拥而入,推高价格,短期内往往能带来可观的涨幅,这自然吸引了众多希望快速获利的投资者。
二是“损失厌恶”和“后悔规避”在作怪。
既怕错过赚钱的机会(害怕后悔),又特别在意别人赚钱而我们没赚到的落差感(厌恶损失),这两种情绪叠加,让人难以按捺。
三是难以抗拒“信息过载”与“羊群效应”。
媒体的渲染、社交圈的讨论,不断制造“再不买就晚了”的焦虑,让人放弃思考,随大流追涨。
2、追热点真的有用吗?
不少投资者倾向于短期追踪市场风向标,频繁更换投资标的,希望捕捉快速上涨的机会。这种“热点投资法”与长期持有基金相比,效果如何?
有机构进行了一项模拟测算:自2018年初起,在每个季度首个交易日买入前一季度表现最好的申万一级行业指数,持有一个季度后卖出,并将赎回金额全部用于购买下一个季度表现最好的行业指数,以此类推,直至2023年一季度末(不考虑交易费用)。结果显示,这种追行业热点的策略,最终收益率为-9.64%。而同期,若坚持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则能获得50.64%的收益率。(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表现,此处仅为历史数据统计结果,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或宣传推介。)
显然,频繁追逐热点,收益往往不如长期持有。原因在于,热点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市场波动,投资者在追逐过程中极易陷入追涨杀跌的陷阱,导致收益不稳定。此外,A股热点轮动快,频繁交易不仅需要付出更多的交易成本,也难以持续抓住真正的机会。
3、放弃“追逐”,拥抱“坚守”
与其追逐短暂的光芒,不如学会放弃精准择时的幻想,回归投资的本质——长期、纪律、分散。
拥抱“简单”:选择宽基指数基金
宽基指数基金具有覆盖面广、风险分散等优点,能够穿越单一行业的周期波动,更大概率地捕捉到市场整体的增长机会,避免因追逐热点而错失更广阔的收益空间。
信任专业:持有优质主动基金/策略基金
基金经理通常拥有深厚的行业研究背景,他们比普通投资者更能洞察行业动态,做出相对专业的判断。与其自己疲于奔命地“蹭热点”,不如将这份工作交给专业力量,往往能事半功倍。如果看好某个行业,可以选择那些在该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行业主题基金或策略基金。
修炼耐心:静待属于自己的“风口”
市场风格轮动,没有永远的热点,也没有永远的低谷。持有优质资产,耐心等待属于自己的“风”来,比疲于奔命追逐每一个热点更有效。
追逐市场热点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是高风险、低胜率的游戏,并非明智之选。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自身局限、理解市场规律、制定清晰计划并坚定执行。热点虽诱人,入市须谨慎。与其在喧嚣中迷失,不如在宁静中致远。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并不等于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也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