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长盛
日约理财知识
周约有奖活动

4月以来,美国关税政策频现“变脸”操作:从特朗普宣布全球加征关税、对多国追加“对等关税”,到突然暂停75国高额关税但单方面将中国关税推高至145%,再到电子品关税“豁免”,短短几周内政策反复震荡。这场全球瞩目的关税博弈,不仅折射出国际经贸关系的复杂性,更让投资者感受到市场波动加剧的寒意。
1、辩证看待关税冲击波
其实对于关税政策的影响,需用辩证思维把握短期压力与长期大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指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贸易和经济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经济目前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过去五年,由内需推动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80%。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进一步强调,中国将坚持“握手”而非“挥拳”的开放战略,继续做大贸易“朋友圈”,做强投资“引力场”,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面临关税冲击,A股市场依旧展现出了显著的韧性,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行情。这不仅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潜力和活力,也显示出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国有能力和信心保持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稳定。
2、从挑战中挖掘结构性机遇
面对市场波动,多部委、多层面、多主体的“稳市组合拳”密集出击: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果断增持;央行和国资委等机构积极发声表态;社保基金主动加仓;上市公司密集增持回……一系列措施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目前多数内外部投资机构大多看好后市,认为机会大于风险。首席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资产重估的逻辑在当前背景下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关税摩擦不改中国资产相对优势的趋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也表示,基金行业始终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充分认可A股投资价值,坚决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运行贡献基金力量。
长盛基金研究部分析指出,中国超大规模内需市场的战略纵深正在显现,消费对GDP贡献率不断上升,政策驱动的“以旧换新”与房地产支持措施有望激活内需循环。而中国科技创新进程加速;同时中国“工具箱”储备充足,市场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3、投资者如何应对?
为了对抗关税带来的影响,投资者可以关注哪些资产来构建防御体系呢?
核心资产
可以关注拥有较强的自主可控能力的资产,这些资产通常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较低,因而受其影响也较小。关税争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技自主化的进程,也孕育着结构性的投资机会,特别是政策支持的AI芯片等科技方向,蕴含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金融行业由于受益于市场稳定政策,其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而消费行业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具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
红利资产
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红利资产的投资吸引力也愈发显著。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息资产”,红利资产在长期投资中能够持续产生分红收益,这有助于投资者对抗市场波动。此外,利用分红进行再投资,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复利增长。
近年来,红利资产也获得了政策层面的积极支持。从“新国九条”中强调的“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制度”,到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主要是宽基与红利),红利资产在投资组合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债券资产
从历史表现来看,中国债市长期呈现上涨趋势。在最近的关税风波中,官方对于降准降息的立场表达得更为明确,指出这些货币政策工具随时可以出台,并且对维持市场流动性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对债券市场形成利好。
“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贸易摩擦带来的短期阵痛,我们更需要以战略眼光审视挑战背后的深层机遇。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广阔前景,已在历次外部冲击中得到充分验证。唯有坚守价值,方能静待花开;唯有放眼长远,才能把握未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并不等于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也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本公司提醒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理性判断市场,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