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读长盛
日约理财知识
周约有奖活动
搜索完某信息,同类推荐就层出不穷;
进入某场所,人脸信息在毫不知情下被记录保存;
买完房,就收到了装修公司、设计公司的电话……
这些都属于个人信息泄露、被滥用的情况,给我们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呢?
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我们上网安全、保护隐私、保障权益上了一把“法律锁”。
这部法律与你我息息相关,今天一起学习如何正确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吧。
个人信息都包括哪些?
保护法保护的是“个人信息”,哪些算个人信息呢?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自然人有关的各种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都属于个人信息。
如果个人信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且不能复原的,比如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就不属于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无意间的小动作,可能就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列举一些常见的场景:
01
线上办理业务
线上买机票、订酒店、订外卖……办理这些业务时,难免会输入个人相关信息。
02
随意丢弃各种单据
各种快递单据、车票、机票等都含有个人信息,往往不经处理就随意丢弃。
03填写调查问卷
很多商家会利用填写问卷送礼品的活动来收集个人信息,有的甚至会收集到我们的财务情况。
04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及WIFI
扫描非官方的二维码和加入来路不明的WIFI,可能会遭受到病毒攻击,造成财产损失。
对“过度收集”、“人脸识别”如何规定?
针对“过度收集”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关于“人脸识别”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的除外。
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划重点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保护个人信息:
1.纸质材料尽量使用碎纸机销毁;
2.不随意连接未知WIFI,选择正规渠道下载软件或文件;
3.不贪小便宜,不随意填写问卷调查;
4.废弃的电脑、手机、硬盘等要彻底破坏;
5.使用身份证照片或复印件时最好添加水印;
6.将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撕除或涂抹;
7.网络平台发照片时注意是否暴露个人信息;
8.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此外,面对个人金融信息方面的安全,我们同样该提高警惕和保护意识:
1.不要把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借给他人使用,尽量亲自办理业务,不委托他人或机构代办;
2.不随意丢弃取款凭条、信用卡对账单等,注意及时销毁,以防不法分子捡到后破译个人金融信息;
3.使用二维码支付时注意遮挡;
4.收到询问卡号、办理退款等此类情况的电话或短信时,谨防上当,必要时应立即报警;
5.购买金融产品时,请选择正规机构。
最后,呼吁大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哦!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长盛基金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